2014年8月27日星期三
U型溝-迷你汙水處理站“濾”出村莊好環境
農村生活汙水直排一直是種普遍情況U型溝,如今這一現狀有望改變。藁城市5個村莊建起了迷你汙水處理站,村裏70%的生活汙水在處理站經過處理達標後再排放。據悉,這是石市首批建立的農村生活汙水涵管處理站,更多農村汙水處理設施正在建設中。
現場 汙水處理站像個花房
昨日,在藁城市崗上鎮故獻村看到,排汙渠旁建起了一座占地300余平方米的小庭院,院內綠植萦繞,還有個養魚池,很難想象這個花房似的院子就是故獻村的汙水處理站。“汙水通過汙水管網輸送至這裏,經過處理後循環再用。”汙水處理站項目郝雁軍說,以前的排汙渠已截流,來自故獻村、機場路沿線餐飲的生活廢水都要進入處理站。
郝雁軍介紹,汙水處理主要運用人工快滲處理技術。在過濾室內,汙水噴灑在過濾層上。“過濾層將近2米深,主要以天然河砂、活性礦物填料等爲介質。”經過處理後,排放滯洪池出的水質達到一級A的標准。
“我們這個養魚池裏的水就是處理後的。”郝雁軍說,院裏的綠植也都是用處理後的水澆灌的。
變化 曾經的臭水溝不見了
除了故獻村,藁城還有蔡家崗村、金莊村、馬莊村、郭莊村等4個村莊的汙水處理設施也已開始試運行,生活汙水處理率達70%。這是石市首批建成的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站。
故獻村73歲的李明子說,4年前村裏蓋起新民居,他家搬進了樓房,但村裏的汙水一直都是明管排放,奇臭無比,“如今管道埋到了地下,臭水溝沒了,住著也舒心了。”
郭家莊生活汙水處理站門口有個蓄水池,村委副書記申志輝說,現在村裏789戶的生活汙水經過處理後排到這個池子裏,無味無汙染,還能養魚種菜。蔡家崗村村民說,以前生活汙水都是直接排放到村北的水坑,一坑黑水又髒又臭,現在汙水變清池,還放養了3000多尾魚苗。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