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9日星期日

家長注意!以後你家娃必須走出校門“遊學”

  近日,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 《意見》提出,要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各中小學要結合當地實際,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籌考慮美國遊學,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

2012年以來,教育部先後選取了安徽、江蘇、陝西、上海、河北、江西、重慶、新疆等8個省(區、市)開展研學旅行試點工作,並確定天津濱海新區、湖北省武漢市等12個地區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驗區。

  有利於養成文明旅遊行為習慣

  教育部表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

  教育部認為,此舉有利於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從小培養學生文明旅遊意識,養成文明旅遊行為習慣。

  《意見》提出,要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各中小學要結合當地實際,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籌考慮,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

  建設一批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

根據意見,學校要根據教育教學計劃靈活安排遊學旅行時間:一般安排在小學四到六年級、初中一到二年級、高中一到二年級,並根據學段特點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為主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體系。

  《意見》強調,要加強研學旅行基地建設。各地要根據研學旅行育人目標,依托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紅色教育資源和綜合實踐基地等,建設一批安全適宜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並探索建立基地的准入標準、退出機制和評價體系。

  打造一批示範性研學旅行精品線路,形成佈局合理、互聯互通的研學旅行網絡。各基地要將研學旅行作為重要的教育載體,根據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研學旅行目標,有針對性地開發多種類型的活動課程。

  要與家長簽訂協議書明確責任

  學校組織開展研學旅行可採取自行開展或委託開展的形式,但須按管理權限報教育行政部門備案,並做好學生活動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

學校如果自行開展研學旅行,要與家長簽訂協議書,明確學校、家長、學生的責任權利;學校採取委託開展研學旅行,要選擇有資質、信譽好的企業合作,並與企業簽訂協議書,明確委託企業或機構承擔學生研學旅行安全責任。

據了解,研學旅行將組織中小學生走出校門,走進鄉村、走進社區、走進工廠、走進科研院所,培育中小學生的國情意識;走進祖國名山大川,走進革命聖地,走進改革開放現場,培育中小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

  組織中小學生走進我國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當代文化“現場”,走進歷史“現場”,從內心激發中小學生對民族文化由衷的崇敬之心、敬畏之情、踐行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