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日星期三

學英文-拿什麽來拯救你,我們的英語學習!

  :簡單地修改英語在高考中的比英文 補習班重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那些對英語沒有需要的中國學生依然必須接受有明顯缺陷的公共英語教育,英語課授課方式的問題依然存在,家庭條件優越的學生則完全不會因此改變他們對未來職業或是學術目標的追求。

  同許多發達國家一樣,中國正經曆著一次教育改革。當前的改革方案雄心勃勃,承諾將爲學生減負、削弱標准考試的重要性,減少學習中的死記硬背和死板教條的授課模式,同時降低甚至是考慮取消高考對英語科目的要求。

  對于這項決策的制定原因,當前主要有兩種解釋聲音。第一種認爲通過削弱英語在高考中的比重,學生會更專注于語文和數學,使高考更加公平,因爲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請得起優秀的私人英語教師。第二種聲音則將這個決策理解爲一種政治經濟措施。擴大中文教育比重能使中國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得到更好的傳承,失去“爲了高考”這一強大的英語學習動力,中國學生會更傾向于在國內工作生活,也就更有可能留在中國。選擇留在國內的大學畢業生越多,中國未來的勞動力素質越高,也就意味著整個國家將有更好的經濟發展前景。

  第一種解釋不無道理。計劃在中國國內發展事業的學生們,如果他們不想選擇以英語能力爲核心競爭優勢的話,確實不必過于重視英語能力。以英語爲主要競爭優學英文勢的專業包括金融、會計、科技、通訊、西醫、工程等,同時,優秀的外企或跨國也不會青睐這群英語水平較弱的學生,他們如果想要在之前提及的領域中或是外企中謀求管理層的職位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希望從事上述職業發展道路的學生和家長依然會將優秀的英語能力視爲教育的核心內容,他們對英語的重視與公立學校是否繼續提供英語課程無關,也不會因爲英語在高考中比重降低而動搖。

  削弱英語在高考中的比重、降低高質量英語教育在公共教育中的重要性只會刺激中國私立英語教育市場的持續發展。從事幼兒英語啓蒙到高中英語教育的將會發現:受教育程度更高、對孩子未來就業方向更關注的家庭依舊會爲他們的課程慷慨解囊。未來中國會變成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經濟體,這是不爭的事實;未來商業貿易依舊會使用英語,競爭力最強、工資最高的工作依舊會對英語能力有要求,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一旦意識到英語在21世紀工作市場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中國的家長們即使花大價錢也絕不會讓自己孩子的英語教育質量受到影響,因此中産以上階層的孩子在前文中提及的金融、通訊等熱門就業領域將具備更大的競爭力,因爲優越的家境能讓他們在私人英語教師或的幫助下流利地使用中英雙語。這無疑與目前教育改革所承諾的“平等”背道而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