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化糞池配上高科技
街上汙水橫流,車輛經過臭水濺起,不用想也知道是化糞池堵了。這讓不少市民頭痛的問題,現在終於有了解決方法。全球環境基金贈款500萬美元助力煙台市區化糞池管理,經過近兩年的試運行,如今芝罘區、萊山區、高新區1600個化糞池有了標注具體位置和上次清掏時間等信息的“健康證”,每年市排水處還將對這1600個化糞池進行定期“體檢”。
打開煙台市GEF化糞池信息管理系統後,海洋花園彰化通馬桶1號樓北側化糞池的信息便清晰可見。這個建於2003年的化糞池容量為50立方米,承擔著80戶居民的糞便處理任務。一旁的小字顯示這個化糞池最近一次的“體檢”時間為2012年5月,目前健康狀況良好。和這個化糞池一樣有了自己“健康證”的化糞池還有1599個,它們分別位於芝罘區、萊山區和高新區。
除顯示化糞池的地理位置、詳細地址和照片彰化抽化糞池等信息外,10輛清掏車的位置和移動軌跡也在系統中全部可見。“這樣一來,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就可抽調附近的車輛作業。”市排水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這套耗資30萬美元的煙台市GEF化糞池信息管理系統是我國第一個以計算機技術為依托,將地理信息系統、車輛管理系統和數據庫管理系統有效整合並應用於化糞池管理領域的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平台。依托這個平台可以對化糞池清掏、化糞池地理和基礎信息查詢、車輛運行以及設備資產和人員進行統一管理。
運行後未發生一起汙水外溢
“化糞池堵了才清掏,只能解一時之急。”排水處彰化抽化糞池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生活汙水一般先經過化糞池厭氧預處理後進入城市排水管網,長期缺少有效清掏和維護的化糞池,因不能充分發揮預處理功能,往往造成出水緩慢,阻塞溢流。特別在雨季,大量雨水進入雨汙合流制管網,超出排水系統接納、輸送和處理能力,溢流入海,造成水域汙染。
目前煙台市化糞池管理彰化抽肥示范項目主要是通過定期對轄區1600個化糞池進行有計劃的清掏、維護,避免堵塞溢流情況發生,芝罘、萊山、高新區1600個化糞池每年都會定期清理1-2遍。此外,檢查、維護工作也時時在進行。
而為環保起見,新購進的10輛清掏車輛全都配備了高壓槍,一旦化糞池堵塞,除對內部糞液進行清理外,路面的清理也會立即跟進,不會讓糞液留在清理現場。
規范管理後,各項效益陸續顯現。項目開展以前,示范區域內每年發生幾百起化糞池汙水外溢事故,彰化通水管直接經濟損失20多萬元,項目運行以來示范區域內沒發生一起汙水外溢情況,提高了居住環境質量。此外,還可減少汙染物對海洋汙染,保證健康綠色的養殖環境。
新的糞液處理車間明年落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